6月5日上午,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广州市越秀公园联合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越秀公园举办“绿美广东 我在行动”公益活动。活动现场,越秀公园向市民特别推出游园低碳生态径,为市民游客学习和体验低碳生活提供生动实践。
【资料图】
发布低碳生态径,让公园成为环境教育大学堂
据介绍,越秀公园在本次活动中推出的游园低碳生态径,自公园东门开始,先后途经东秀湖水生态修复区、低碳观鸟点、生物多样性观赏点、云道(夕阳红入口)、竹海林风、植树造林碑等关键生态节点,最后进入碳中和主题园,全程约1.2公里,该线路集中展现了公园动植物保护、绿色出行、植树护绿、园林建设成果、自然教育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越秀公园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打造生物多样性片区、建设低碳观鸟点等,开发专属“双碳”研学课程体系,向市民游客普及低碳知识,走出一条环境教育与碳中和融为一体的城市公园自然教育之路。
同时,越秀公园正在实施“园林废弃物不出园、源头处置、数字化、可溯源的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越秀公园园林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展示中心,公园首先通过源头收集分类,准确计量,把园林废弃物分为枝丫材、草屑、树叶、茎秆、花卉等类别,其中草屑、树叶、茎秆、花卉在粉碎后利用集成式生物好氧发酵处理技术转化为土壤改良剂,回归田地实现有机基质的再次利用;粗壮的丫枝粉碎后用来做菌包、RDF燃料棒板材原料、有机覆盖物等,最终实现园林废弃物不出园,减少了废弃物运输的碳排放。据了解,2022年越秀公园共处理园林废弃物252吨,其产生的有机基质全部用于公园植物养护,同时也减少了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核查测算,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62.1吨二氧化碳。
据了解,越秀公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科普,先后开展了水体生态修复、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并获得了省、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最近在低碳减排等方面又有新动作,多举措争创零碳公园。
设计城市小菜园等行动计划,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
为动员全社会以实际行动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活动主办方还设计了“共同守护勺嘴鹬行动”、小小科学家、城市小菜园等行动计划,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
勺嘴鹬被誉为“鸟中大熊猫”,2022年2月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活动现场,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广东守望地球环境保护中心发布的“共同守护勺嘴鹬行动”项目正式上线,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支持在广东阳江、茂名、湛江等地的勺嘴鹬栖息地保护项目。据介绍,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冻原地带,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繁育地生态环境及迁飞过程时中转站的破坏,个体数目在不断减少。2022~2023年度全球同步调查数据显示其数量为600只左右。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广东守望地球环境保护中心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关爱勺嘴鹬,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通过动员公众参与、开展专业监测和观察、形成在地保护网络等方式,让它们在广东有一个舒适的越冬和停歇的家园。
在本次活动中,广东守望地球环境保护中心联合有关保护地、学校和机构举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民科学行动启动仪式,将选择在广东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地开展“小小公民科学家行动”,参与者以亲子志愿者的身份与科学家一起采集野外科研数据,为保护地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以园林废弃物处理后的有机质为核心,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城市小菜园活动,所用肥料由园林废弃物处理后的有机质替代、种植盒和种植工具全部来自二次回收循环再用料替代,让小菜园在走进千家万户之前贴上“碳标签”,使之课程化、指南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其内涵、公益属性和落地途径,把城市小菜园建设成凝聚城市精神、体现“碳中和”生活的人文样板。
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越秀公园园林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展示中心,并在碳中和主题园区种植了土沉香等固碳树苗。土沉香是沉香属乔木,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不仅是珍贵的中药材——“沉香” 的来源之一,且兼具观赏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具有多用途高价值的碳汇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