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脑?大脑是否也可以借鉴人工智能运行的原理和方法?……
松山湖科学会议掀起一场“脑风暴”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叶 青 龙跃梅
“为什么脑科学这么吸引人,因为它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大家去解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开门见山地说。
一场科学会议,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内的60多位院士专家参加。4月20日,以“脑科学与类脑技术”为主题的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行。会议期间正式发布了《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本次会议由广东院士联合会和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脑科学的突破还没产生”
作为生命科学最难以攻克的领域之一,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到了哪一个水平呢?“脑科学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相当于20世纪初期阶段的物理、化学,真正的突破还没有产生。”蒲慕明指出。
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脑?“人脑最大的特点是高效,人脑只需30瓦的能量就可以运作起来,这种效率是同规模人工智能难以超越的。”蒲慕明表示,希望未来的类脑算法能够超越深度学习的算法,这就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目前ChatGPT还没有突破此问题,因为算力仍没有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雄里认为,脑科学是最终极的科学,不只是科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某个程度,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界有责任对脑科学、人工智能有更加清楚的认知,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可以借鉴大脑的运行方式,但反过来,大脑是否也可以借鉴人工智能运行的原理和方法?”
“我是给脑科学‘打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打趣道,“我主要研发观测装备,搭建新型平台,通过平台探索脑科学等复杂科学的研究范式。”他表示,大科学时代的生命科学特别需要工具,需要新型的研究平台,这个工具和平台需要学科支撑,也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新型的人才。
把基础研究和临床结合起来
脑科学研究的进步,有助于为人类的健康提供科学支持。今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公布了1例被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19岁患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以此为例指出,到目前为止,认知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为什么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认知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没有非常好的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把脑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能够有效结合起来”。
他强调,临床神经科学是脑科学问题源泉和研发成果应用基地。“临床是问题的来源,不过临床发展的问题,临床大夫确实很难单独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正因如此,研究发现的问题要到临床中检验,科学研究的结果要到临床中验证,最后通过精准医学来产业化”。
“这是一座科学的城”
脑科学被认为是人类科学最后的前沿,是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焦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正在谋划打造类脑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新高地。
“这足以说明东莞是一座创新驱动发展之城,说明松山湖科学城是一座科学的城、科技产业的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志杰为之点赞。
打造类脑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新高地,松山湖科学城是有底气的。自2019年东莞与中国科学院达成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以来,松山湖集聚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正推动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落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即将建成,吸引了一大批院士和科学家长期在此开展科学研究,为东莞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松山湖科学城空气中都飘着科学的味道。”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一流的科学城,需要一流的人才。当前,东莞营造了适宜人才成长发展的宜居宜业宜研发的城市环境,营造出重视科学、重视人才的创新氛围,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学者把优秀的团队、人才推荐到东莞来,助力松山湖科学城迈向国际一流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