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时讯:【总625】《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个假设前提
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 2023-03-02 02:10:48


(资料图片)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余党绪主编,共收录21个课例,其中19个为独立开发,原创首发;邀请21位专家做了精心评点。一篇长达15000字的后记也算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在后记中,介绍了笔者关注和探索《红楼梦》教学的过程与感想。这里推送的是第四部分中的一个段落。敬请关注。

还要预告的是,除了《红楼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初中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一书一课》也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封面

《红楼梦》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要有“保底”意识。当《红楼梦》进入了教材,且在必修范围,这意味着它不再是红粉们独享的爱好,也不是可以随意拒绝的对象,因为它是公共教学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再用红迷曹粉的标准看待学生,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会迷恋到废寝忘食,更不能人为的拔高教学要求,似乎要培养红学家似的。 教学的前提假设应该是:没人喜欢《红楼梦》,没人读过《红楼梦》,没人要做红学家。教学的预设目标应该是:有些人喜欢了,多数人通读了,红学家也是可以期待的。我觉得,让所有人都喜欢一本书,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通读《红楼梦》,基本不可能。实事求是,尊重常识,整本书阅读也该如此。在教学视野中,《红楼梦》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部分,它不是膜拜的偶像,而是学习的资源。 关于阅读和教学, 我概括为三句话: 充分的原生态阅读精要的专题性研讨必要的聚焦式教学按照课标精神,这三者缺一不可。在教学的意义上,仅有原生态阅读是不够的,有人说学生能把书读完就算大功告成了,这是不合课标精神与教材要求的。当然,过高的专题学习要求,也只适合在资优生中开展,没必要全面铺开。 《红楼梦》的阅读教学,个性的、随性的、任性的铺开都是容易的,而“精要”的教学才是困难的。在这个意义上,确立这个“精要”就是很关键了。 这方面,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学者们的探索。 上海师大的詹丹教授在《红楼梦》的文本细读上卓有建树,对《红楼梦》整本书多有阐述颇有启发;他对《红楼梦》阅读中的通识与共识的梳理更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资源。 安徽师大的俞晓红教授站在文学教育的高度定位《红楼梦》阅读,她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系统思考,非常切近中学课程建设的现实需求。 南京大学的苗怀明教授在语文教育史的大视野中理解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他在大学推进的那些“花式”学习,对中学教学也极有启发。此外,我还推荐苗怀明教授的《风起红楼》一书,它将现代红学发展历程中难解的学术公案、复杂的人间恩怨娓娓道来,揭开了一个个隐藏在红学背后的秘密,读来趣味盎然,是教学中非常有用的背景资源。 咸阳学院的李祝喜教授深度介入中学《红楼梦》课程开发,他对《红楼梦》生命情怀的索解也切中了青少年的阅读心理。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显然不是靠个人之力能够完成的。最好的局面是专业研究者、一线教师、课程与教学专家精诚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的落地。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